文 | 十點電影原創(chuàng)
雨夜。
女子獨自梳妝,卻被突然闖入的男人攬入懷中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手邊,脂粉飛濺。
纖纖腰肢,不堪盈盈一握。
四目相對,曖昧升騰。
" 你別忘了,我是你的姨娘。"
" 你也別忘了,是我把你娶進來的。"
禁忌之戀?小媽文學?
不確定,再看看。
狂風驟雨般擁吻,呼應著窗外的電閃雷鳴。
從抗拒,到妥協(xié)。
短短數(shù)秒,老妹兒已腦補出一場倫理大戲。
他發(fā)梢上的雨珠,輕輕滴落在她的鎖骨。
兩人明明沒做太多,也能將性張力撕扯到緊繃繃。
門外,男人的父親突然舉槍走近,幕落。
眼前短促有力的楔子,已拋設足夠懸念。
家族恩怨?父子反目?奪妻之恨?
把噱頭填得這么滿 …
不得不說,主創(chuàng)是懂大家愛看什么的——
瞟一眼劇名,似乎帶著一種見不得光的狎昵。
再看導演曾慶杰,硬生生在各大長劇班底風云際會的環(huán)境下,殺出一條微短劇之路。
去年上半年,執(zhí)導《念念無名》上線,豆瓣 6.9。
古裝版 " 史密斯夫婦 ",夫妻雙雙掉馬甲。
去年下半年,操刀《虛顏》播出,豆瓣 7.4。
換臉、替嫁、久別重逢。
?
兩部 18 集小短劇,前赴后繼地出圈。
前者拍了 17 天,后者因為預算不足,只拍了 15 天。
但置景、打光、轉場、運鏡、配樂、甚至動作指導,均有設計,令人眼前一亮。
至于情節(jié)方面,甭管套路,還是老梗。
只要被曾導打磨翻新,立馬多了看頭。
有人覺得,他的作品再長,就經(jīng)不起推敲,這個體量剛好;
也有人覺得,曾導拍劇小而美,應該進軍長劇市場,整頓 S+。
而這一次,他攜民國題材新作《招惹》回饋觀眾,依舊不負眾望,成功沖頂熱搜。
杜尋羽,富商杜景窗之子。
一個月前,結識了為自己提供情報的女子姜罌。
初見就是一眼萬年的設定,說沒故事,誰能信?
別看杜尋羽始終擺著一副冷臉,對話過程多提防。
但姜罌的眼睛忽閃忽閃,一面幫杜尋羽擦拭領子上的血漬,一面提出要作他參加新仙林酒會的訴求。
再看這位少爺?shù)姆磻仓挥泄首麈?zhèn)定應允。
姜罌挽著杜尋羽的手臂,披肩上的流蘇悄悄繞上他的袖扣。
對于這種牽扯性的暗示,別急,還有伏筆。
姜罌一襲白衣,清麗可人。
走進新仙林,卻搖身變作舞臺上的交際花。
杜氏父子看著姜罌裊裊娜娜的身影,都對她充滿了好奇。
而接下來,她那披肩上的流蘇又與杜景窗牽扯出一段 " 孽緣 "。
難說無心,怕只怕當局者迷。
杜景窗扯著線頭,一路走到姜罌身邊,似乎坐實了她釣系小白花的身份?
但這言之尚早,再看還有隱情。
拆線,輕笑,剝糖紙。
指尖相觸,蜻蜓點水。
屋外的男人滿腹疑團,屋內(nèi)的男人心癢難耐。
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姜罌有備而來。
新仙林的歌女,大舞廳的臺柱。
她艷光四射的外表下,藏著許多不可說的秘密。
杜尋羽來勢洶洶,卻碰上姜罌油鹽不進。
話不投機,編劇又來加碼了。
原來,不止姜罌接近杜景窗的動機令人難以捉摸,杜尋羽的真實身份同樣存疑。
兩人各懷心事,都怕對方打亂自己的陣腳,因而悄悄關注。
姜罌來到故人舊址,看起來心事重重。
一句 " 開始了 ",更像在宣告復仇計劃的實施。
要掃清障礙。
姜罌故意向杜家的仇敵放出風聲:杜尋羽是假冒的。
雙方對峙之際,姜罌只需隔岸觀火。
杜尋羽自如應對,臨了,當然不會忘記始作俑者。
夜半無人,他手持一柄利刃,霎時間將姜罌封入死角。
正常人,怕死了。
但咱們女主姜罌,目光鎖定杜尋羽,一點點將其逼退。
忽略兩人境遇,他們步調(diào)一致,倒像完整了一支雙人舞。
緊接著,姜罌慢慢將刀子推開。
鏡頭特寫,刀刃朝向。
這時,她再笑吟吟說一句:你心軟。
會,實在太會了!
原以為是殊死爭、困獸斗,結果突然變成帶有調(diào)情意味的推拉。
臺詞沒個三兩句,整個橋段主要靠眼神和動作升溫,然后腕帶肘、肘連肩地連通這場戲的脈絡。
嘖,狗血情節(jié)也能拍得這么有質感,網(wǎng)文復興可真是靠你們了 ~
尚未成為他的姨娘之前:
他為她赴刀山火海,棍棒交加,遍體鱗傷,眉頭也不皺一下。
再聽這段 call back。
" 你為什么救我?"
" 心軟唄。"
哪怕姜罌身體無礙,杜尋羽也不改英雄情結,將其一把抱起。
接下來,稍顯局促羞赧的對話,細想是雙關。
" 我其實沒有什么事了,你可以把我放下來了。"
" 你不早說,現(xiàn)在怎么放?"
劃重點,放不下。
即將成為他姨娘之后:
杜景窗有事耽擱,杜尋羽替父 " 迎娶 " 姜罌過門。
年紀相當?shù)哪信驹谝黄?,更像一對璧人?/p>
他湊近她耳旁,壓低聲音:地獄歡迎你。
味兒太正,喜歡看一些大開大合的愛恨情仇。
老實講,現(xiàn)在的情節(jié)已足夠抓馬。
但主創(chuàng)用實際行動表達,這還不夠。
什么化敵為友、雙向救贖,甚至青梅竹馬,各種 buff 必須疊滿。
她,是帶著家族血仇歸來的亡命孤女江粟粟;
他,是褪去外科醫(yī)生白大褂、守在舊人身邊的隱忍竹馬沈行知。
聽聽這段對話,一開口,就很痛。
" 撕傘文學 " 撥亂反正,男主的心理活動,又土又純情。
雜糅一堆網(wǎng)文梗,還有本事讓見多識廣的觀眾駐足觀望,當然要肯定主創(chuàng)花出的心思。
比起那些不顧觀眾死活、按頭湊 CP 的外強中干大制作,曾導拍出的短劇,再次做到四兩撥千斤。
不講排場,壓縮周期,一樣能做到精益求精。
單是運鏡方面的學問,就值得濫用畫面的人學習。
內(nèi)行人自以為炫技,外行人看了眩暈。
既然做不到讓人心疼,就讓人頭疼,是吧?
反而是,聽起來不太高級的微短劇,能在有限條件下盡力呈現(xiàn)最優(yōu)水準。
兩者放在一起,豈不是高下立見?
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刪除
1 首片頭曲 +1 首片尾曲 +5 首插曲。
該濃縮氛圍的時候,永遠音畫同步。
長劇慢條斯理、草蛇灰線,在這里都成了取舍的關鍵。
一句話,一個噱頭,一次暗流涌動,反而講究時機。
無所謂一定要將從短劇向長劇的過渡,視作進階。
創(chuàng)作者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拍出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,已經(jīng)完成了與觀眾之間的雙向奔赴。
提到運鏡多次被夸,曾導輕描淡寫。
" 謝謝大家這么喜歡我的運鏡,但我已經(jīng)習慣了這么拍,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。"
誰能信呢?
在這個時代,不那么特別,也很難得的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太平洋產(chǎn)業(yè)網(wǎng)版權所有 備案號:豫ICP備2022016495號-17 聯(lián)系郵箱:93 96 74 66 9@qq.com